有关日记优秀作文300字锦集十篇
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,聚集在一块。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记优秀作文300字10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今天我们期待以久的圣诞晚会终于开始了,本次晚会的主题叫<>。
第一个节目是所有国际班的一个大合唱,拉开幕布,我看到了许多观众,那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在为我们加油呢!
这一个节目完了之后,我们就去后台准备下一个节目,该到我们的节目了,我们穿着白色的紧身服上台了,我们带着一个闪闪发光的眼镜,胸上贴着一个字母,我的字母是J,这个节目的名字叫<>,是jessica为我们准备的。
这一个节目完了之后呢,第十一个节目也是我们的,所以我们赶紧就去换下一身衣服,这次我们是在车上换的,妈妈帮我们换衣服都出汗了,表演结束后,我们座车回了学校,虽然很累,但是我们很激动,我期待下一个圣诞节的到来!
20xx年7月11号
今天放假了,虽然心里有一丢丢的不舍,但是,我还是异常兴奋,终于不用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猪晚了,终于可以一觉睡上个大天亮,我激动得抱着枕头……
20xx年7月21日
么么哒,今天是第十天放假,高兴死了,终于可以出去放松放松了,家里的太上皇管得闷严了点,害得我都不敢出门了……
“杨,走了,上学了。”
“今天不是才7月21吗?”我疑惑了。
“你傻了,今天是九月一,去上学了!”
“九月一?不可能,我作业一字没动呢!”我翻起了作业本,上面全写了字,“怎么回事?我分明没写啊!”
“这是我的作业本!”“你的在那里!”
我慢悠悠的翻着作业本,完了,一字没动,“完了,一个字都没动!”
“哎呀,拿错了,那本是我的,这本是你的!”
“我就知道我肯定写了的!”我拿起了她手上的那本,可是,才发现,只写了一页,晴天霹雳,“不会吧!有没有搞错,才写了一页?”……
“杨杨,起床了!”
我背起了书包,走到了客厅,“妈,我上学去了!”
“上什么学?今天才八月十六!”
“八月十六!”我看了看手机,是的,是八月十六,我放下了书包,跑到床上,有睡起来了!
今天科学课,我们进行了一场“口臭比赛”。
看到这个题目,你一定在猜想,是不是全班同学都哈一口气,看看谁的臭吗?当然不是,事情是这样的。
上课时,戚老师将我们分成四组,每组同样大小的一块冰,放在同样大小的透明杯里,看哪组的冰最先融化完。其中的规则就是:不能用手去碰冰,不能加热水。
比赛开始了,我们都想到了一个办法:用嘴哈气!就这样,我们的口臭比赛就真正开始了。
我们组一群人都围在一起,把头伸过去,把冰块的杯子团团围住,不让冷空气进入。你一下我一下不停地哈气。我站在那里,都要快被熏死了!
有人居然还把放着冰的杯子往衣服里塞,想用体温去融化,被戚老师制止了。我们只好把杯子继续放在桌上,把手用力搓热,去包住杯子,一边用嘴继续哈气。
终于,我们组最先将冰融化完!我们笑得合不拢嘴。
通过这个有趣的比赛,我懂得了一定要团结,知道了冰在温度高的地方会融化。要是比赛的时候太阳在我手上,冰就会融化得更快了!
5月18日星期三晴
“叮铃铃”,上课铃声响了,葛老师笑眯眯地捧着一大叠日记本走进教室,说:“这次日记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真情实感,有十几个同学写得特别棒,请他们上台来读一读。其他同学要认真听,向他们学习。”葛老师开始发日记本了。当老师响亮地报到我的名字。我心想:真是谢天谢地,幸亏星期天我仔细观察“八哥鸟”,认真写,才又有了一次上台读的机会。
台上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读,台下的同学聚精会神地听。我印象最深的是魏俊南同学写的日记《我的手表》。日记开头很新颖,她观察得很仔细,把手表的样子写活了。我听了,情不自禁地向她投去佩服的目光。
终于轮到我了,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台前,鼓足勇气,大声地读起日记来。可只读了一会儿,“叮铃铃”上课的铃声就不知趣地想起来。“尤玮婕,明天接着读吧。”葛老师发话了。我只好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座位,暗暗下定决心:晚上把日记读读熟,明天再读给同学们听。
通过今天读日记,使我懂得了要写好日记并不难,只要留心观察,写出真情实感就行了。
来到西部已经快一个月了,还是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。上次在上课时,还差点晕倒,还真是丢脸!爸妈好像已经放弃劝我回去了,记得在我快上火车的时候,妈用那历经沧桑已变得满是皱纹的手轻轻地牵着我说:“既然已经决定去西部支教,就一定要好好教,那的孩子、苦!”
是呀!这儿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,很多孩子天天要走二三个小时来上学,却在上课时总兴致勃勃地听我讲,一点都看不出他们累。
今天看了学生们交上来的作文,题目是“播种”,有一个叫李博志的学生写到:“我们这土地贫脊,播种总种不出好粮食。不过我们的天很高、很蓝、很明亮,天空的白云很干净,于是我们将梦想播种在白云间,努力、等待它总有一
天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!”
“的确有很博大的志向——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……加油!我相信你,我也会在一边为你加油,伴你等待的!”
我在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评语,我将字写的很端正,很认真,就像他的一样,这样他或许就有更多动力了。
当进入初中校门的第一步,我就开始感到很难熬。我听我那些大哥大姐说,初中是每个人的花季时代,要好好的珍惜。也许我哪天会明白吧......
我爸妈也是有事没事的在我耳边唠叨着花季只有一次,错过了再也没有了。也总是说学习第一,其它的都不用我来管了。我也总是认为人的人生是上天安排好的,不用自己去争取什么,也没什么要去争取的。
开学了,还要军训,苦呀!在这7天的军训里,我才发现我的毅力很差,吃不了苦,这几天里我也感觉我长大了许多。这完了还有分班考试,英语.数学.语文都要考,难呀!考完了被分到了(3)班,听说这是个好班。也许是哪个老师把我和某个好学生的名字看错了吧,被分到了好班,也许是我考上去的,如果考大学这么简单就好了。
一节科学课中,我们进行了一场比赛,那次比赛令我难以忘记,那就是化冰比赛。
上课前,老师拿出四块相同大小的冰,分别放在四个塑料杯里。晶莹剔透的冰躺在透明杯子里,当时同学们都非常好奇,我的好奇心也被吊了起来。有些同学纷纷去问老师。老师说:“等会儿我们要进行一场比赛,分为四个组,你们可以想些办法让冰融化,但是不能把冰拿出来或把手伸进去。哪组冰最先融化完,哪组就赢。”我们组许多人都围在一起,一起吹,用手把冰包住。我发现第三组只有两个人在吹,其他人在喊“加油!加油!”。最后我们组的冰最先全部化成水,冰不见了。
我总结了一下原因,是这样的:人的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,而冰的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,我们一些人围起来温度会比较高,再通过吹气把热量传给冰块,所以冰融化了。
今天,我在五(1)班上“小数乘法”这一课。
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我安排了一道学生自主探究的'题目:13.5×0.7=,不少学生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,计算出结果是9.45。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质疑:为什么这里的积还要比被乘数小呢?肯定结果错了。这个问题一提出,全班同学都怔住了:是呀!这是为什么呢?
很显然,学生是受了原来学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影响。而这个小数乘法的计算“秘密”我打算下节课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。怎么办?这时,班上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抢着站起来。他叫罗盾,是大家眼里的“后进生”,他急切地说:“我知道,我知道,我家卖水果,如果是13.5元一斤,一个人只买0.7斤,不够一斤,所以就不到13.5元,这个答案是正确的……”
多精彩的例子!我一下子就像发现了金子一样,喜不自禁地表扬了他。顺势让学生明白了:小数乘法中,积有可能会比其中的乘数小。并且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题: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,积会比这个数大?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,积会比这个数小?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究。
写到这里,我想到了两句话。
一句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:生活即教育。
另一句是:发现每一个孩子!
大家好!我是一个蚕宝宝,我叫皮皮。我出生在一位名叫朱怡然的小女孩家里,我们这里有21个蚕宝宝,15个和我一样刚刚出生,还有六个比我们大,那小女孩对我们可好了。她把我们安置在巧克力盒里,十分宽敞,有足够的空间,她还为我们家铺上一块白色的地毯,还带着香味呢!她天天给我们换地毯,我从他口中听出这“地毯”叫做餐巾纸,不过,我还是喜欢叫“地毯”。
朱怡然天天从学校放学回来后,就忙着从冰箱里拿出嫩绿的桑叶,这可是我们的最爱,一看到她拿桑叶,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巴望着,只见她拿出两片嫩叶,拿了一张餐巾纸把叶子仔仔细细地擦了一遍,我很奇怪,心想:她干吗要把叶子擦一遍,直接给我们吃不就行了吗?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身旁的小博士,小博士听了我的问题回答道:“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桑叶上会有些少量的水,我们不能有水的东西,不然会死掉。”我感慨道:“朱怡然对我们可真关心!”
今天我们上数学综合实践课,听说这课非常有趣。
上课了,蒋老师一手拿着一只天秤,一手拿着一碗米走进了教室。这一碗米有多少颗呢?这么多,怎么能数得清呢?……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中盘旋。忽然,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一种方法:先从碗里数出50颗米,用天秤称出它的克数,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。然后用总质量除以50颗米的质量,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个50颗了,再乘以50就可以算出颗数了。我用这个方法一算,有3000颗。不一会儿,蒋老师公布了答案,果然是3000颗左右。
接下来,蒋老师示范了另一种方法:先称出一克有多少颗米,再称出所有米的克数,用所有米的克数去乘以一克有多少颗,就可以得出一碗米有多少颗了。实验结果和老师先前公布的一样。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:“用这种方法时,称得质量越多,再计算,这答案越正确。”
回到家,我拿出一小碗米,因为家中没有秤,就没法用老师的方法。我就把米分成大小相同的10份,数出其中的一份,有92颗,92乘以10,就可以得出有920颗米了。
原来数学有这么多乐趣!今天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真是太生动、太有趣了。
文档为doc格式